别再人云亦云 解析手机行业云技术

自从2011年苹果发布“iCloud”以来,“云技术”俨然成为了一个流行词汇,各家品牌言必称“云”,似乎只要和“云”扯上关系,就能紧跟流行趋势,在用户当中树立不错的形象。

不过,正如每项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初衷都是为了改善和提升用户体验一样,随着移动互联网潮流而起的云技术同样如此。无论是此前和云相关的各种厂商行为和政 策动向,还是到苹果在去年WWDC大会上发布iCloud,把云技术的理念进一步普及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这样全新的应用理念与模式,都为我们展开了一个 全新的世界。

别再人云亦云 为你解析手机行业云技术

不过,作为刚起步的技术趋势,不同的厂商和服务商对此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行业尚未形成规范之前,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推出自己的服务也顺理成章。但目前 整体的情况究竟如何?需要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不同的服务之间有冲突还是互为补充?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值得好好来探究一番。

1.繁琐的概念下,基本应用清晰明了

如果要搜索云技术的详细资料,那么得到的内容绝对会让每一个不怎么了解技术的人感觉头大,事实上我们也并不需要了解那么多的专有名词,只需要形象地知 道:云技术就是在自己的“本机”之外,有一套设备专门为我们存储或中转着各种数据,我们通过不同的设备对数据进行着修改,同时也能在不同的设备上读取和使 用这些数据--就好像数据在天上、在云端,我们的每部设备都同步着最新的数据,我们的所有设备上随时都是最新的内容。

苹果iCloud云技术介绍

而尤其在手机和平板领域,云技术的应用更有十足的现实意义--第一是在过去,手机的存储空间并不大,如果能够把数据存储“在云端”,就能够为本机的存储空间“减负”,保证其它必需数据的存放,也为系统性能留出足够空间。

有线的联接方式使用起来有点麻烦

第二自然是因为手机的连接方式相对繁琐,要与电脑同步数据,无论是线材的连接还是相关驱动的安装,尤其普通用户捣腾起来会非常痛苦。通过云技术的方式,手机在无线网络的环境当中实现数据传输与更新,省事省心,每一位手机用户想必都不会拒绝这样的便捷。

2.相同的服务,不同的实现方式

正因为有这样的便捷,这足以改变每一个人使用手机的方式,使得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第三方的服务商,在这一趋势当中都希望能够快速地站到行业前沿。而在实 际的呈现上,不同的厂商与服务商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线,就比如现在我们能看到,有跨设备的第三方云技术服务,也有只支持同品牌、同系统的产品使用的云技 术,它们各有所长,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不少时候用户都能够搭配使用。

Dropbox是一款出色的第三方云应用软件

比如通过第三方服务来实现部分格式的数据的同步。我们可以通过Dropbox、SugarSync等软件来实现这样的效果,用户可以设定自己需要云共享 的文件夹或文件,操作起来比厂商们提供的云应用要更加的自主,安全性、私密性也更有保障,同时它们还能够横跨多个系统,掌上的iOS、Android,电 脑上的Windows、Mac,它们都能通过不同的软件版本直接兼容。

Evernote——《纽约时报》“十大必备应用程序”评选中的优胜者

另外还有包括Evernote、Catch这样的“云笔记”应用,它们所支持的格式和形式更加简单,但同样成为了很多用户离不开的必装软件。

不过更成为行业焦点的,在于终端厂商们为自己的产品所打造的云技术方案。苹果iCloud就为我们呈现出从通讯录、日历到图片、音乐等,各种内容都登陆 云端进行同步的使用方式,iTunes甚至能通过云服务来为用户提升本机上音乐的质量,而应用程序的同步则让用户可以在各种苹果设备上都用上同样的应用程 序,免去重新下载和整理的麻烦。虽然Windows上也能安装iCloud,但它的核心仍然在苹果自家的产品上。

类似的云方案还包括微 软和摩托罗拉。出于对Windows Phone 7等未来方向的布局考虑,微软已经把过去的Live Mesh扩大,实现与iCloud类似的联系人、日历、邮件以及文档和图像等资料存储在微软的云端,为用户的不同设备都提供最新的数据,只要一个账号就能 搞定所有。

其他手机厂商也推出自己的云服务,如MotoCa“摩传输”

而在去年11月摩托罗拉RAZR发布会上,摩托罗拉的一系列云服务也得到了详细介绍,通过MotoCast“摩传输”,音乐、视频和图片都能方便地实现同步,让个人电脑与手机的连接更加密切(Mac和Windows都支持,通过MotoBlur账户登陆即可)。

在同样的概念下,通过不同的实现方式,做到殊途同归的效果,手上有着不同产品的用户都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服务来实现搭配。

3.网速与安全性,制约云技术的两大门槛

谁也不会否认,云技术确实能从本质上改变我们的体验,为我们带来很大的便捷,但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仍然有两个现实问题,那就是网速与安全性,这也许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制约云技术在国内应用的两大门槛。

国内尴尬的网速,让我们眼看着方便十足的云服务而不能流畅的体验,小文件的同步尚且需要相当的等待时间,GB级数据的云同步更是不可能的任务,这样即便很多云服务给用户提供了5GB、25GB的存储空间,但在不给力的网速下,这样的容量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意义不大。

安全性是云技术普及的另一个命门,数据全部存储在云端?你真放心为你提供云存储的服务商?你确定服务商不会随意翻阅你的数据?何况国内不仅是技术实力无 法与国外相提并论,安全相关的法律不健全,政策面也同样存在很多变数,这些都让我们很难将重要的信息交给云技术。对此,一些厂商自己的云存储服务开始强调 私密性,摩托罗拉就称自己的云为“私人的云”,意在打消用户对安全的顾虑,不过这显然还不足够。

这次iCloud真的是“立功”了

南京一女生在元旦假期丢一台iPhone 4S手机,后被一女捡到并用手机自拍,不料这台iPhone为5.0.1系统,并开启了iCloud照片流功能。因为捡到手机的人想私吞手机不愿归还手 机,所以机主通过iCloud照片流获得相关的自拍照片并发到网上。可见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自己的私隐很容易就被泄漏了。

而从这件事可以看到,用户在使用时自身的“安全性”也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多种设备之间同步数据固然方便,但如果设备遗失被别人捡到,难保不会出现下一 个“艳照门”。而且诸如苹果App Store那样直接绑定信用卡的方式,要是设备丢失,或者出现“被盗号”的情况,损失的就更无法计算。除非有切实可行的方式来解决安全问题,否则想必所有 人都宁愿麻烦一点,也要把数据老老实实地存储在本地。

4.娱乐还是商务,不同的理解带来不同的选择

但无论如何,我们现在都有了多一种的选择,我们的应用已经能够跳出手机的范畴,与更大的世界接壤。区别只是在于我们用云技术来搞定怎样的需求--这也是 厂商们要去思考的问题。包括苹果在内,摩托罗拉、华为等厂商都希望将云技术着重在娱乐的应用上,把手机作为多媒体娱乐的中心设备或者遥控器,用手机将其它 的设备串联起来。重点在娱乐方面,似乎能让用户对安全性的担忧减少一点。

在WP7手机上运行的微软skydrive云应用(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方面,微软、三星以及其它第三方云存储服务,则着重在了商务的应用方面,而本身商务活动也最需要云存储来提升效率、方便参与者。云计算的运用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但安全性的问题也更显突出。

不过,即便在不同的理解下,应用有了不同的方向,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方式,这些品牌和服务商也可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进行调整和实现更多可能性 --比如以同步数据为主的Google也推出了音乐服务、摩托罗拉的云服务同时在涉足商务与娱乐两方面、微软的Xbox等娱乐应用,更让我们对 Windows Phone手机在未来云计算方面有更多的期待。

总结:云技术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 势,但当下需要时间。尤其作为手机这样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电子产品来说,手机上的云技术需要考虑更多,未来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目前不少的应用都逐渐 展露头角,能够率先尝试,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先一定程度地方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也是有趣且值得尝试的事情。
转自太平洋电脑网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钱包扫描赞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图片 表情